今年,是中国科学院文学艺术联合会成立30周年。春华秋实,硕果累累。中科院文联在促进中科院科技文化发展,创作科学文化作品,繁荣科学文化事业中作出了独特的重要贡献。文化是一个国家生生不息的根,文化是一个行业蓬勃发展的魂。中科院在院党组领导下砥砺奋进,不断创新,在“三个面向”“四个率先”中取得辉煌成就!同时,也不断探索科学文化创新文化的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文化艺术爱好者和精湛的艺术作品,形成了我国科技战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廊桥 都江堰 西街

曹善雷


发布时间:2020-11-30来源:

  下火车,上大巴,“笑夕阳”旅游团马不停蹄,直奔世界驰名旅游景点——都江堰。 

  大巴车飞驰成都繁华街市,旅游经验告诉我,省会大城市,大同小异,无须赘述。车行至都江堰景点南广场下车,向北走,来到岷江边,迎面一座气势恢宏,漂亮精致廊桥。廊桥南北两端,各建造一座飞檐挑角,三层重叠,五阁六柱桥头“楼”。褐色立柱,金光闪烁琉璃瓦,鎏金仿古,精美华丽,造型大气,独具特色。 

  廊桥始建于1878年。 

  大家惊讶感叹,问导游,此桥是原建?导游笑道,历史上毁坏过两次,这座廊桥建于1956年,58年完工。 

  步入廊桥,凉风习习。桥面宽阔,分为三道,中间为主路,两侧是步行道。主路三轮车,自行车往来穿梭,步行道外设休闲观光廊,颐和园长廊似的长条凳,供游客观光休闲用。本地老人坐在长廊凳上,手摇芭蕉扇闲聊唠嗑。坐在这儿,“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廊桥距都江堰宝瓶口300多米,遥遥远眺,江水滔滔,飞霰扑面,心中感慨:江水奔流东逝,一去不返。余,奔波劳碌,崎岖坎坷,逝水斯然。立于廊桥,面水沉思,心绪怅惘…… 

  廊桥奢华,抬头看,桥顶装饰华美,整齐的田格藻顶,精致绮丽……导游招呼,急忙追队伍。走出北桥头楼,“笑夕阳”38人合影留念。 

  都江堰景区管理不错,井然有序。大门内,道路两侧,茂林修竹,遮天蔽日,凉爽宜人。路旁屹立许多古今名人雕塑。跟随导游鱼贯前行,乘坐观光电瓶车,奔向宝瓶口。人多起来,车前车后游客壅滞。电瓶车沿青城山内河行驶,江水湍急奔涌。久居北方,河稀水贵,不舍得让水哗哗流走,层层节制,少见哗哗流水;而岷江汹涌奔腾。 

  电瓶车费25元,车行约1000米,到站下车,自由观光。人流被商人引导免费拍照。 

  天晴朗日温度高,宝瓶口游人壅滞,站在鲤鱼嘴,远望廊桥颇似一条豪华画舫,横亘岷江之上,南北桥楼仿佛是两头恢宏豪气龙头,桥身又似豪华邮轮,一间间客房。 

  江水滔滔扑面而来,右侧比邻巍峨高耸青城山。鲤鱼背,宝瓶口是游览中心,游客多,想“单独”拍照留念是奢望,拥挤不堪的儿童、翁妪、悍将、老嫂、村姑无序争抢。无奈,只能与众人合影。 

  兴奋的八方游客,南腔北调,撕扯嗓子吼叫;嘈杂声能将黄豆炒熟,实在无法让人安静下来,欣赏昳丽风景,可悲可叹。 

  鲤鱼背儿是三角形,从鱼嘴至鱼背,逐渐放大。在鲤鱼背上修建小公园,老树掩映,树叶婆娑,条条小路,曲径蜿蜒,水榭晚亭,别有风韵。 

  都江堰水利工程原理:岷江奔流至鲤鱼嘴,被切分成两股,一股顺岷江原河道,继续向下流淌。另一股,流进青城山内河道,供青城人民生活用水,灌溉农田,这就是鲤鱼背的作用。为保证枯水期青城人民有足够江水可用,工程设计:在岷江主河道,鲤鱼嘴东边几十米远的江底,横筑一条隆起的拦水“垄”(卧在江底的水坝),枯水期江水被阻,六成江水流进青城山内河,保证青城人民生活所需。丰水期江水漫过拦水“垄”,顺岷江主河道下泻。 

  都江堰工程浩大,筑造鲤鱼背需要大量石料,采石运输成本高。蜀郡太守李冰考察岷江、青城山,决定就地取材,开凿青城山石料。远古先民劳动力低下,又没有炸药,他们只能用双手,一钎一锤凿石取料;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李冰发明火攻水炸方法,就是在青城山采石场燃火,石料被烧成高温,取岷江冷水浇在石料上,石料崩裂,不再一锤一锤辛苦劳作,极大地提高工效。 

  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倾毕生之心力,父子两代,建成都江堰水利工程,造福子孙后代,功德无量。都江堰水利工程历经两千年,至今依然熠熠生辉,驰名中外。远古先人聪颖智慧是我中华民族骄傲。来到此地凭吊先哲,游览美景,一大快事也。 

  景区绿化好,老树参天,大道笔直。主路两侧浓密树荫里,座落古今名人贤士塑像,李冰父子、杜甫、李白、徐霞客不可或缺;但诸葛亮……我脑电短路,亮先生,河南南阳人氏,为何也被请到此地?驴友急匆匆向外走,我不敢稍作停滞,脚下机械捯步子,双眼快速搜掠,恍惚间瞥见手持青龙偃月刀、红面长髯的三国英雄关羽,闪断的脑电被接通,诸葛亮乃蜀国丞相啊,此地立像才是正路。 

  出景点大门,跨岷江,过廊桥,南街豁然呈现。站在大街头,左手是著名老街——西街,青砖灰瓦,坡脊老墙,地道明清古韵老屋。 

  两百年前这里是繁华街市,南来北往商贾访客,汇集此地,交易买卖:丝绸、瓷器、茶叶、布匹、粮食、药材、竹篾制品、马匹、皮革…… 

  街面店铺,各色小吃、汤圆、豆花、主副食品、五行八作,应有尽有。老街乃四方汇集地,江浙、湖广、云贵以及越南、老挝、缅甸;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新疆以及西亚、波斯……丝绸之路。东方乘水路运来,马帮购买,通过茶马古道运往青海、新疆、内蒙古,欧亚、波斯湾。西方珠宝,琉璃、皮革运回,汇集交易。 

  西街口一面灰墙,显赫地标绘……茶马古道起点。壁画,一位满面沧桑背驮人,身背驮架,货物高出头顶半米。背驮人倚靠墙上,喘息片刻。这幅画图昭示两百多年前,劳动者悲惨心酸的生活。相比今日,年轻人超市购十斤货物,喊累,步行一公里,腰酸,腿疼,该作何论…… 

  老街不宽,五六米,最宽处六七米。大街两侧商家店铺挨挨挤挤,一家连一家。老式门脸古香古色,保持历史风貌,引游客怀古遐思。店铺里布匹丝绸、衣服鞋帽、各色食品、日常用具应有尽有。我边走边看,香蕉、芒果、车厘子、应时小吃、特制糕点……可口可乐、雪糕咖啡冰激凌……游走在老街,欣赏前人“时尚”,享受现代生活。 

  外出旅游,我总想多看些东西,不喜欢走马观花,蜻蜓点水。遥望老街蜿蜒逶迤,不见尽头,萌生追根溯源想法。加快步伐,掠过街头铺面,灰墙小瓦,檐廊下红灯笼,走了半个多小时,老街依旧,不见尽头。我向店主打问,老街有多长?他们摇摇头。找人再问,回答:老长老长呦,没尽头。不能再追根溯源,那样会掉队。折返身大步疾行,回到茶马古道起始点,继续前行,走向东街。与西街比,东街稍显静雅,人员略少,街面稍宽,门面房略大。铺面前有些空余,雕塑前清老旧人物,瓜皮小帽,提笼架鸟,摇橹推桨……走走转转,看到一位身穿大褂,腰匝丝绦,脑后留长辨老者,独坐茶桌边,乘凉饮茶,他对面放着一个小板凳,引起我兴致,不待邀请,坐下,与老者品茗闲叙,感怀: 

  何日得清闲,逢君续旧缘, 

  前生为知己,相约再聊天。 

  独行客,好想拍照留念。身边没有驴友,请路人帮助。哎,这位先生您好,帮忙拍照。那位老弟很认真地选择角度,几次三番躲让行人,为我记录下那个瞬间:两位老人,一位前清老者,一位现代“笑夕阳”驴友。穿越时空,街头邂逅,喝茶纳凉,闲聊唠嗑。使用现代高科技手段,留下历史一页。照片效果不错,我喜欢,收藏。 

  回到南街口,南行,碰鼻子拐弯,偏西边点,有一处朱漆大门,门面阔绰,并不豪华,门口左右有没有石狮子,我忘了。标牌写明,中国现存最完好古县衙,谁知“古”到什么年代,李冰父子坐堂否?大门临时封闭,没能参观县太爷坐堂审案,衙役低吼堂威的样子。现场实景未能一览……遗憾,遗憾。 

  自由游览,午餐自便。来一趟祖国大西南,品尝当地特色美食,不可或缺。我不是吃货,天生无口福;可是,既来之则安之。找一家正宗成都小吃,看单筛选,复杂的没时间,而且没胃口,要一碗豆花吧。老板翻着眼皮问我,要辣吗?我想不要,老板说,吃豆花不加辣,叫什么豆花嘛。少加一点点吧,我说。豆花端上,其实是汤水老豆腐加小葱,不贵,随便吃口吧,一勺入口,舌头搅动不过三四下,刹那间鼻腔、咽喉,如中子爆裂,顿时不能自已,全身抽搐,连打二十七个喷嚏,涕泪齐下,哦,呦呦,Ohmy god,川军厉害,领教了。”老板、服务员小姐姐、阿姨,掩面忍靥,斜眼睨着我。 

  “老板,少加一点点?” 

  “噢,一点点。” 

  我无可奈何,不置可否。走出“正宗”成都小吃店,长长吁出一口气,摇摇头,颔首,北方佬……让“南蛮子”耍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