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科学院文学艺术联合会成立30周年。春华秋实,硕果累累。中科院文联在促进中科院科技文化发展,创作科学文化作品,繁荣科学文化事业中作出了独特的重要贡献。文化是一个国家生生不息的根,文化是一个行业蓬勃发展的魂。中科院在院党组领导下砥砺奋进,不断创新,在“三个面向”“四个率先”中取得辉煌成就!同时,也不断探索科学文化创新文化的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文化艺术爱好者和精湛的艺术作品,形成了我国科技战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漫游福州散记

赵扬


发布时间:2020-11-30来源:

  在职时,游神州大地,虽囿于时间,所至之处只能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但祖国各地风情之迴异,民风之殊同,山川之壮丽秀美,仍令人倍增对祖国的热爱和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人之幸运。退休后,时间宽裕,故常取“深度游”的方式旅行,即每择一地,盘桓数日,访名胜古迹,赏自然风光,寻先贤印迹,窥人生百态。己亥年秋,重游榕城即取此法,况且单人匹马,一无羁绊,信步漫游,其乐无穷。 

 

  那天傍晚抵福州,入住市中心东西河南岸的一家酒店。次日,秋高气爽,阳光明媚,极宜游览市容市貌。 

  展视福建地图,可见福州位于福建东部,西与南平、三明两市接壤,北与宁德市为邻,南与蒲田市相伴,东濒东海,与台湾岛一衣带水、隔海相望。此地处河口盆地,四周群山峻岭环绕。发源于闽、赣交界处的闽江由西北向东南顺势而下横贯市区,至南台岛分南北两支,到马尾罗星塔又复为一流注入东海。城内河流密布,小桥流水,碧波环城。福州历史久远,可上溯至远古的昙石山文化。城建于战国末年。屏山、于山和乌石山三山鼎峙、环山依水而建的城市格局,在唐代末年既以形成,并命福州至今。东晋始,中原氏族或避难求生或寻求更大的生存空间而源源入闽,带来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文化,奠定了福州深厚的文化积累。在宋代,官吏倡导,百姓响应,遍植榕树,始有“榕城”之美誉。后又引植芒果树、香梓树、洋紫荆、栾树及数十种奇花异树。适逢此地阳光充足,雨量丰沛,夏长冬短,从而全城树木参天,花团锦绣,四季飘香。故在榕为官的南宋诗人陆游赋时赞曰:“福州正月把离杯,已见酴醾压架开。吴地春寒花渐晚,北归一路摘香来。”   

  或步行或骑共享单车,漫游福州城。见今日之福州,高楼林立,各显迥异风采;大街小巷,皆整洁美观。宽阔大道,车水马龙;过街天桥,饰以鲜花;街角公园,宜人小憩。地铁公交四通八达,一些公交车两侧均有门上下极引游人注目。可能在榕外籍人不多,公交车内罕有外语播报。隐在巷子深处的老旧居民区,巷道两侧居民楼耸立,无电梯楼高达七八层。福州人爱美,在临街的楼房窗口放置鲜花。古老街巷似有适度保留。老年居民多说福州话,因其保留了不少中原古音,外地人一般不易听懂。年轻人多讲普通话,常常被疑为北方游客。过往行人,神情悠然,较之快节奏的“北上广”过着一种“慢生活”。此地也是“吃货”的天堂,餐厅小馆,遍布全城。本地小吃零零种种独具风味,外埠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任人大快朵颐。此时虽正值深秋,榕城依然遍野浓绿,鲜花满目。夜幕垂临,处处上演灯光秀,流光溢彩,令人目不暇接。来到榕城,不要忘了泡泡温泉,这里可是我国三大温泉区之首。基于上述种种,难怪福州人对自己家乡自豪之情、幸福之感,全然写在脸上。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有福之乡,幸福之城”的标语,提醒着游人现处幸福之城。目之所及,整座城市呈一派既和谐平静又生机盎然的景象。 

  从唐代起,矗立于山西麓的白塔与遥遥相望的乌石山东麓的乌塔、安康河畔的朱紫坊、古老的“三坊七巷”和碧波荡漾的西湖,无不述说着福州的悠悠岁月、沧海桑田,无不目睹今天福州的美景新貌和人们幸福的生活。写一首《渔歌子》赞之:“三山相望百鸟飞,西湖如镜映翠微。三七巷,小河堤,沉醉痴迷几时归。” 

 

  来榕第三天早餐后即出酒店,跨过榕树掩映的东西河,穿过于山前宽阔的“五一”广场,信步来到安泰河畔。这是一条原为东西走向的内河,其前身是五代时的护城河。岸边古榕须长叶茂,绿荫蔽日。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曾观此地夜景,赋诗曰:“红纱笼烛照斜桥,复观翚飞入斗杓。人在画船犹未睡,满堤明月一溪潮。”明清民居鳞次栉比的朱紫坊沿河而建。朱紫坊是因在此居住的宋代通奉大夫朱敏功兄弟四人皆登仕途而得名。在这个街坊曾留下许多名人故居和足迹。曾写有名诗“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的色目人元代诗人萨都剌后人的老宅就在这里。萨氏老宅始建于明代,后经改建,大院呈前宽后窄,形似簸箕,寓意“招财进宝”。但有趣的是,这个家族并未以商界巨擘而显世,却以盛出军界、科学界、教育界之翘楚而名播中外。其中海军耆宿萨镇冰将军,此人可谓“三朝元老”,历代朝政倚重。其晚辈更是人才济济,如厦门大学首任校长、著名的物理学家萨本栋,抗战中牺牲的中山舰舰长萨师俊,化学家萨本铁,数学家萨支汉,微电子学家萨支唐,造船专家萨本炘等。离萨家不远处是“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济远”舰的管带方伯谦的故居。方氏故居建于清初,后重修。坐南朝北,四面围墙,主要建筑三进,沿河设照墙。方伯谦因清廷认定其在黄海海战中畏惧倭寇临阵逃走而被处斩。后世屡有族人为其翻案平反奔走,并向有关部门提议停止放映电影《甲午风云》,因影片有诬其先人。方氏家族当海军者众多。曾负责组建人民海军的张爱萍上将为其故居题词“海军世家”。沿河向西就到了石拱澳门桥,澳门桥也叫鸭门桥,因在福州话里鸭与澳同音。过了桥,就是位于老城区闻名的“三坊七巷”了 

  步入“三坊七巷”,眼见古香古色的街巷,游人如织的情景,脑子里首先浮现出“三坊七巷”始于晋,形成于唐,鼎盛于明、清的漫长历史画卷。位于“三坊七巷”中轴的南后街,民国前试馆林立,书声琅琅的;书店画铺众多,文人墨客络绎不绝。曾有人将其与京城的琉璃厂相提并论:“正阳门外琉璃厂,衣锦坊前南后街。客里偷闲书市去,见多未见足开怀。”光阴荏苒,斗转星移,民国后,虽演变成了商贾云集、熙熙攘攘的商业街。但“三坊七巷”的总体格局基本上仍然保留着唐宋时坊巷格局。即以南后街为中轴以次从北至南排列,街区类于“非”字形。整个区域黛瓦白墙,建筑精致,山墙高耸,石板墁地。三坊为衣锦坊、文儒坊和光禄坊,七巷为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官巷、吉庇巷和杨桥巷。至今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的建筑有二百几十处。此地被认为是我国“里坊制度的活化石”和“明清建筑博物馆”。 

  游览“三坊七巷”,细细品味,每个坊、每个巷都有其特色,引人驻足。如衣锦巷的清嘉庆进士郑鹏程宅内建在清水塘旁的“水榭戏台”,是福州唯一现存的水榭戏台,其建筑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又如光禄坊以其吟台而闻名,据说原在吟台西荔枝树下,有块镌有“鹤磴”的石刻,以纪念林则徐晚年在此放鹤。 

  “三坊七巷”是历代贵族和士大夫的聚居之地、出将入相之所。据说有四百多位著名的人物从这里走向各自人生的辉煌。特别是近现代,从这里走出了许多对当时的我国社会乃至近现代史都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人物。如在虎门销烟、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五四运动、卢沟桥事变等许多事件或重要的节点都出现过他们的身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大名鼎鼎的林则徐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他因虎门销烟而永留青史。其好友魏源视他为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精通二门外语,这在封疆大吏中实属罕见。在南后街的东侧是郎官巷,坊柱上一副对联曰:“译著辉煌,今日犹传严复宅;门庭鼎盛,后人远溯刘涛居。”联中的宋朝刘涛居此,其家数代数人为郎官,故得巷名。入巷访严复故居。他是我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杰出的翻译家和首任北京大学校长,是我国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他翻译英国赫胥黎的《天演论》中的名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对很多中国人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他提出“信、达、雅”的翻译理念,至今仍被视为翻译的圭臬。他的故居坐北朝南,主座与花厅两座相连。主座依清式规制而建,门内三面走廊,大厅面阔三间。故居简朴实用,没有浮华之气,极符其学者本色。黄花岗烈士林觉民、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林长民和其女儿“全科才女”林徽因的故居林家老宅位于杨桥巷。后来作家谢冰心也曾住过林家老宅。不过让人遗憾的是,这两位才女日后成了一辈子的冤家对头。清代船政大臣沈葆桢,这位对我国近代工业及海军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人是“三街七巷”官巷的住户。官巷以此人而荣,巷口牌坊上的对联曰:“紫极祀三清,仙家日月超凡俗;吴兴遗甲第,船政风云耀简编。”这里也出过一个极不光彩的人物,那就是从衣锦坊走出去的郑孝胥。此人擅长书法曾奉清光绪帝之命为刚成立的“交通银行”题写了沿用至今的行名。后因他当了伪满洲国的总理大臣倒行逆施,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一言以蔽之,“三坊七巷”确实是官宦成林、人文荟萃之地。以一首七绝述之:“护城河畔古街巷,晋始唐兴盛在清。先哲逝波千百载,隐然飘荡诵诗声。”